近日,由中國膜工業協會、中國化工環保協會、中化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環境)聯合主辦的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京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科技創新引領 人水和諧共生”為主題,旨在聚焦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需求,搭建水業交流平臺,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通過對以水循環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和園區水效水平、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提升用水效能、推動西部地區苦咸水淡化灌溉治理鹽堿地、以膜法水處理裝備創新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提升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及裝備水平推動海水淡化綜合利用等話題交流,與水業同仁共同探討“人水關系”大課題,推動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主論壇由中化環境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崔焱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院長高從堦,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中國工程院院士、環保工程專家侯立安作大會主旨報告;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根江,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成敏作歡迎致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泰,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二級巡視員慕穎,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馮磊作領導致辭;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副院長張志果,水利部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副處長、正高級工程師李連香作相關政策解讀;中化環境總工程師李強作專題報告。
本屆大會由中化環境水務(北京)有限公司、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藍星清洗有限公司、中藍長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化創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大會共有來自各級主管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權威媒體等近300人現場參會。
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根江在致辭中指出,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膜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水資源開發利用、新能源、生物醫藥、大健康、環境等領域,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共性技術和產業支撐。特別是水處理領域,膜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呈現在產業發展及工程應用方面趨向綠色化、資源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在科技創新領域方面聚焦顛覆性創新,從單一的技術研發向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以及先進制造技術等跨學科交叉融合;在應用領域向高耐力應用領域發力等發展趨勢。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國化工環保協會針對行業廢水的治理難題,在環保技術交流、推廣和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協會倡導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入開展水環境保護,大力推進行業水資源利用和治理工作,并從以下四方面落實:一是要推廣一批成熟清潔生產技術;二是要示范一批先進的末端治理技術;三是要提升一批廢水處理技術裝備;四是要突破一批關鍵的共性技術裝備。
中國中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踐行中央企業責任。中國中化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成敏表示,中國中化作為國資委的重要骨干企業之一,始終積極響應總書記關于治水興邦、興水利民的號召,多措并舉,積極開展水資源的節約、水環境的治理,大力發展以膜為核心的水循環產業鏈,助力四水四定,服務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的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泰介紹,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同各有關部門一道共同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重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法律體系,推動了依法節水;二是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節水,以點帶面,務求實效;三是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們國內的生產總值實現翻番的情況下,用水總量一直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可以說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與水資源消耗強度穩定下降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國水資源形勢仍不容樂觀,水資源現狀與發展仍存在較大矛盾。加快發展節水產業、推動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新時代節水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節水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強化龍頭企業培養和引領、強化節水產品和裝備的供給、創新節水管理的服務模式、強化節水產業的科技創新等方面推進我國節水產業發展,為下一階段推動我國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供政策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二級巡視員慕穎指出,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用水部門之一,推進工業水效提升是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約節約利用轉變的內在要求,是緩解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各部門的努力下,工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但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需求持續增長,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工業領域仍存在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用水效率不平衡、非常規水利用不足、關鍵技術與裝備存在短板、節水標準仍有欠缺等問題。下一步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推動工業節水工作。一是推動產業適水發展,持續優化用水產業結構,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二是加快培育節水產業,推動先進節水技術裝備研發及應用;三是發揮標桿引領作用,完善工業節水標準,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四是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支持相關產業及節水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馮磊在致辭中介紹,水資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海水淡化作為增加水資源供給,提升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徑,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也將成為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之一。下一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將一如既往密切配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布局和系統謀劃,積極引導和支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的產業發展,立足保障我國沿海水資源安全保障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
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斗作了題為《填埋場滲濾液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初探》的報告,他表示,如何實現垃圾滲濾液的減污降碳、能源自給、土壤地下水修復是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2023-2025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也提出來滲濾液的處理,總體來說,滲濾液在各個部委國家層面都受到高度重視,他分享了在固廢和地下水方面做的相關探索與技術路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副院長張志果分別從形勢、特點和政策三個方面針對城市節水進行了政策解讀。他表示,水是城市的命脈,是城市的血液。我們要把城市節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準節水、系統節水、機制節水,構建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環境明顯改善、水安全有效保障的水系統,走好節水減污降碳,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水利部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副處長、正高級工程師李連香做了題為《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政策》的解讀,分別從農村供水的現狀、成效、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同時介紹了水利部在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提出的三個轉變及下一步工作重點:第一,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第二,從單元分散向規模集中轉變;第三,從傳統管理向數智化管理轉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水處理首席科學家高從堦為大會錄制了視頻,并強調水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要全局思考,特別是要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就要產、學、研、用相結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此推動產業創新、推進發展方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并深化人才工作機制的創新。號召大家廣泛開展合作,形成活力,用創新的膜技術帶來更有效的產業升級變革,共同推進水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高、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及服務全人類。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在大會中作了題為《基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低碳城鄉水系統展望與技術進展》的主旨報告。馬軍院士主要從分析城鄉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失衡問題、圍繞未來綠色低碳發展的對策以及相關技術進展進行了分享。他表示,城鄉發展現在還是需要一個戰略來指導如何可持續的同時利用可回收的資源打造循環經濟,增加資源回用,減少城市的累積污染和土壤退化,從而實現節水、控污、提質增效、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保專家侯立安以《新膜制備健康水關鍵技術研究進展》為題進行了視頻報告分享。他表示,保障用水安全是建設美麗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膜法水處理技術作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清潔技術之一,憑借其分離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占地面積小等優勢備受水處理領域的關注。在工程實踐中,膜法水處理技術仍然面臨著材料性能提升、工藝優化耦合、節能降耗、膜逐漸修復回收等方面的技術挑戰。未來,應從膜分離的理論、新膜材料、新膜耦合工藝、大數據智能化等領域著手開展關鍵技術創新研究。
中化環境總工程師李強作題為《以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專題報告。李強介紹,多年來,中化環境以水循環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和園區水效水平,助力工業企業緩解水資源的制約,穩產增產,持續發展;以膜法海水淡化緩解沿海城市水資源的制約,促進城市發展;推動苦咸水淡化治理鹽堿地,助力增水增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膜法水處理裝備創新解決農村的飲用水問題,保障飲用水的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下午,大會分論壇分別聚焦“工水共濟·水循環技術創新與水效提升”、“地水共生·苦咸水淡化與鹽堿地綜合治理”、“人水共融·城市供排水、海水淡化與農飲水安全”三大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此次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
將搭建行業生態圈
促進業內各方攜手并進,持續行動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譜寫“人水關系”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