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5日,由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指導,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中國化工環保協會主辦,中化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耕地保護與鹽堿地綜合利用大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成功舉辦。
本屆大會以“糧食安全與農田高質量建設”為主題,圍繞鹽堿地科學利用技術與模式創新、保護性耕作、地力培肥與精準農業、土壤質量普查與動態監測體系、拓寬耕地保護與利用多元化投資渠道與農田保險等重大議題,開展耕地保護、農田高質量發展與鹽堿地綜合利用等政策解讀和交流研討。會期中,政府有關部門、科研院校、實體企業、金融機構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當前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凝聚優質資源推動形成土壤改良、產能提升和產業發展的閉環產業生態,并致力于打造全國耕地保護與建設領域的頂級交流合作平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尹成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門揚,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成敏等出席大會并發表講話。中化環境有關負責人在主論壇作專題報告。
陳成敏表示,中國中化深入踐行中央企業責任,在加強耕地保護特別是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作出實踐探索,始終堅守初心,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與鹽堿地綜合利用的號召,多措并舉積極探索保護、修復耕地和治理,利用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在鹽堿地治理、鹽堿地適種品種篩選和培育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形成了相關產品和服務能力。
中化環境是中國中化發展環境科學的專業公司,致力于打造“綠色工業循環”和“綠色農業循環”,牽頭打造中國中化鹽堿地治理產業鏈,保障糧食安全。中化環境從基本狀況調查、鹽堿地規劃、工程技術、改良技術和種植技術五個方面積極創新,探索建立健全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中化環境總經理助理、中化環境修復(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曲風臣介紹,自2022年開始,中化環境在吉林省大安市政府的支持下,開展鹽堿地水田、旱田全類型治理業務,在當地積極推進龍海灌03片區種植整改項目、鹽堿地旱田治理與利用示范等多項鹽堿地綜合治理項目,構建了“改土適種”及“適種改土”的技術體系。同時,在未利用地及耕地綜合治理上,中化環境擁有三大核心策略:一是打造以甜高粱種植為核心的鹽堿地旱田開發循環農業模式,集深加工、種養結合于一體,助推鄉村振興產業升級;二是依托生物質發酵鹽堿地修復材料技術,改善土壤肥力;三是研制含有天然礦物質的土壤修復材料。中化環境在農田修復領域擁有多項修復技術專利,能夠有效降低污染物的可遷移性,增加土壤有機質,顯著提升土壤養分,從而促進作物產量提升。
大會發布了鹽堿地綜合利用十大典型案例和《全國鹽堿地科學利用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以總結各地在耕地保護、質量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等領域的典型經驗。